普兰文学

字:
关灯 护眼
普兰文学 > 文豪:这孩子打小就聪明 > 第343章 五年的子弹

第343章 五年的子弹

第343章 五年的子弹 (第1/2页)

“你是?”顾陆要先弄清此人的身份。
  
  入校的头一年,找他签名的学生很多,近两年逐渐少了,但也不是没有。
  
  “我是五四文学社外联部的社员周甲泽,今天非常冒昧的来打扰顾老师。”小泽介绍自己,还用手势进行辅助说明。
  
  “那去旁边说吧。”听到文学社的名号,顾陆就大抵知道对方要说什么了。
  
  只是别挡在人行横道上,会影响别人,两人走到一旁。
  
  “我们五四文学社准备发布一个刊物,能否请顾老师给我们取个刊名?一方面顾陆老师是我们文学社的荣誉会长,另一方面顾老师的文学成就高。”小泽大着胆子说。
  
  北大至少有三分之一的社团都邀请过顾陆,说唐僧肉有点夸张,但也绝对是香饽饽。
  
  小泽见对方没反应,开始笨拙的夸奖,“因为顾老师非常有取名天赋,《少年》一听就很少年气。”
  
  夸得一点也不真诚,但主要是一个人敢夸一个人敢信。
  
  顾陆目前就在两个社团挂名,五四文化社和模联。他思考着,虽然之前他是取名废,但经过几年的成长,说不定有长足的进步呢?
  
  “你们对社团刊物的名字有什么要求吗?”自打妹妹醒了并且逐渐走向好转,顾陆心态开朗了很多。
  
  “就是既具有朝气,又能显现出我们五四文学社的底蕴。”小泽形容,还补充一下,“最好能和《少年》一样。”
  
  能被写上教科书的刊物,全国也屈指可数。
  
  “八中取名为少年,因为那时我正少年。那我们现在叫《青年》怎么样?”顾陆低头思索,再度抬头时给出了答案。
  
  这名字,你说好吧,也好。就是有点无聊。可好歹也让顾陆老师取名了,计划成功了一半。
  
  “感谢顾老师,非常好的名字——很有青年气。”小泽主要也比较老实,夸人都不会。
  
  小泽生硬转折,“呃……对了,顾老师最近有没有突然想写稿的想法?”
  
  太生硬了,但是不巧,顾陆今日可太忙碌了,就当前的码字工作,日程都排到半个多月后了。
  
  “最近没有,有的话联系你。”顾陆说。
  
  大佬已经很好说话了,小泽感觉自己今日收获已是不错!
  
  “打扰了,那顾老师要是有想法了,可以马上联系我。您看,方便加一个联系方式吗?”小泽掏出自己的二维码,虽然自己嘴不快,但掏手机快啊!
  
  顾陆加了一个联系方式,他等会还要去拜访长辈。
  
  小泽目送着“别人家的孩子promax”的离开,嘟囔着,感觉顾陆老师也挺好说话的……
  
  本来也没人说过顾陆不好说话,只是三番四次拒绝邀请,给人印象是不好相处。
  
  这涉及到顾陆名气过大的原因了,也不参加什么社团活动,论坛传着传着,他就变成高冷一派。
  
  “好像还说因为顾陆老师不创作了,不受校方某些短视的领导人重视,应该也是讹传吧。”
  
  “毕竟好歹是北大的校方,应该没有那么无脑吧?虽说清华今年经常冒出很神经的新闻,但清华是清华,北大可是北大。”小泽的瞳孔里透露着没有被社会拷打,和柴米油盐压倒的清澈。
  
  要赶快把好消息报告给社长,虽然小泽认为“青年”这名字,并没社长等人经过讨论取的“抽屉”好。
  
  ……
  
  迪博不愧是驻华大使馆的工作人员,感觉有点被同化了,休息日还在工作。这不,就找到外交部门的老朋友把事情说清楚,而老朋友向上汇报,一篇文章能够节约一只熊猫,感觉也挺划算的。
  
  所以给予的回复是:“我们部门会尝试着邀请,如果作家本人同意,那么我们原则上同意。因为中方十分珍惜和法兰西的友谊。”巴拉巴拉一堆。
  
  邀请非常的正式,可不单单是电子邮件。
  
  外交部门会发出正式的邀请。至少抵一只熊猫的含金量,你以为呢?
  
  安排完邀请函送达学校的行程,赵主任忙里偷闲,伸个懒腰。
  
  “时隔五年的子弹吗?”赵主任笑了。
  
  没错,赵主任还是赵主任,五年时间从副主任变成主任,他所处的位置,几年能往前挪一步,也实属不易。
  
  “哈哈哈,被这颗子弹击倒是刘教授应得的。”赵主任的笑容带点幸灾乐祸,有点子私人仇怨。
  
  他口中的刘教授,当然是南大博导,国内法语教学研究会的副会长,2014年中法建交五十周年庆文化交流团,华夏方的领队。
  
  当然,交流是很成功的,毕竟国与国之间总是要相互留面子的。刘教授选的人也有本事,蒋势、梅盛的作品也不错,文化交流会其乐融融。
  
  只是明显就不如上次西班牙,赠礼的交换是必备,好不好看,有没有私赠。
  
  真不怪蒋势、梅盛,前者法国留学所写散文是写出三分法国的“散、漫”,中间顿号不是多余。后者获得法兰西勒诺陀文学奖也不是吹的。
  
  可你让他们去打茨威格——太勉强了!
  
  传记之王,不是自称的。
  
  罗曼·罗兰、纪德(奥斯卡·王尔德传记作家)都略逊一筹,至少法国人自己都这么认为。
  
  “西班牙交流会结束,除了常规的礼物,西方领队莫亚特别给顾陆和双池礼物。挪威交流会结束,挪威文化部门对外交流部门副部,代表挪方,送给了顾陆在罗弗敦群岛一套房。法国交流结束呢,反倒是我国送给了作家马克西克一个醴陵瓷器。差距太明显了。”
  
  挪威送东西都这样。前面说过,每年送给英国圣诞树,还构思把哈尔蒂亚峰送给邻国芬兰(这样可以拔高对方平均海拔),庆贺对方独立百周年。
  
  而罗弗敦群岛是全球看极光最佳地点之一。因此,说是送房子,实际挪威送的是极光,了解详情之后,是不是感觉礼物很挪威风格。
  
  赵主任的电脑上外网肯定是不用翻墙的,轻松进入红迪网(reddit)的r/Norsk,一个和挪威相关的论坛。
  
  搜索“KrigenforAntarktika”就出现了相关内容。
  
  一个用户名D6r的网友发问:“能不能告诉我,为什么《南极争夺战》是赞美我们挪威阿蒙森,但文中百分之九十的内容不都是在夸奖英国人斯科特吗?”
  
  互联网有个段子是:华夏人一生都在做阅读理解。实际这种题目是全球通用的,比如英语体系的ELA(英语语言艺术)。挪威语肯定也有,很明显是顾陆的文章被当做外国版的阅读理解了。
  
  下面也有不少不理解并且好奇的。
  
  看来很多挪威的学生被这篇文章难倒了。
  
  后来论坛认证是一位大学教授的用户回应:[会这样理解非常正常,因为作者在玩弄文字,文字好像他手中的乐高积木,可以任意摆动,拼凑出想要的形状。南极争夺战的第一节,是写斯科特队伍如何准备,如何训练。但第二章是出发的描写,可你再看一遍会发现,第二章描写如何克服困难,如何分配队伍,如何分配体力等等的用词都是“他”“他们”。没错,并不是单纯描写斯科特,这一章也是对阿蒙森的描写。
  
  后面,斯科特历经千辛万苦到达极点,却发现已经被捷足先登了。同样第一个到达的,我们挪威的英雄罗阿尔德·阿蒙森,也面临了同样的辛苦。极地的冰川面前,没任何的捷径。因此这篇文才会多次被当做测试的考题,不仅赞叹了第一名的卓越,还描写了第二名的伟大。]
  
  下面有不少学生瞧见这回答,从网上找文章再看一遍。确实如此,绝不是多余的解读,因为除了第二章,其余都是以斯科特、亨利、劳伦斯来称呼。非常明显的区别。
  
  “真巧妙。这作家真是个天才”、“描写第二名的伟大,就是在为第一名的王冠上增加宝石”、“这作者是谁,听说是外国人?”“我知道我知道,他是华夏最天才的作家,互联网说死的时候才十八岁”“所以他到底叫什么”……
  
  
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黄昏分界 都市极品医神叶辰夏若雪 傅廷修孟宁 李辰安钟离若水 陆长生叶秋白 长夜君主 天人图谱 末日乐园 被退婚后,我诗仙的身份曝光了李辰安钟离若水 柯南里的捡尸人